一、背景介紹
(一)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
楊奶奶,女,72歲,喪偶,現居住在小魯莊社區。出生在聊城。年輕時接父親班在濟南工作,后嫁入濟南,一直在濟南生活。目前和兒子居住在一起,今年一次感冒之后,肺炎住院回家后,由于長時間沒下地行走,雙腿沒勁,下地行走困難,身體活動不便,無法外出,服務對象缺少正常的社交活動,變得沉默寡言且郁郁寡歡,經常失眠,食欲下降。
(二)服務對象的家庭狀況
服務對象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住在兒子家,女兒每到周末就去探望老人。平時兒子和女兒工作繁忙,很少能陪伴服務對象,讀大學的外孫女和讀高中的孫子,只有寒暑假才能陪伴服務對象,服務對象每月領取退休工資,足夠一人生活使用。
(三)服務對象的性格特點
服務對象是小魯莊社區的一個普通居民,出生在聊城。年輕時接父親班在濟南工作,后嫁入濟南,一直在濟南生活。年輕時喜歡做手工。退休后喜歡推著自己的小車逛公園,遛彎,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喜歡熱鬧,性格要強。
二、預估分析
(一)服務對象存在的問題
1、生活層面
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服務對象與兒子兒媳一起居住,平常情況下照料自己尚可,但是疫情身體不再硬朗,今年肺炎住院雙腿不能下地行走以后,飲食起居會成為一個大的問題,也是最重要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醫療保健的需求:服務對象年齡已經偏大,本身就具有很多的慢性疾病,并且現在雙腿也需要進行定期的康復治療,所以服務對象醫療方面的需求問題也比較突出。
2、情感層面
服務對象雙腿不能下地行走,不外出,長期不出門導致案主性格越來越孤僻、寡言,缺乏精神娛樂生活。
3、社會層面
恢復正常社交的需要,不能參與社區中有益的老年活動,生活索然無味。
(二)服務對象的需求分析
1、生活層面:身體健康、正常生活的需要;
2、情感層面:支持陪伴,正常、基本社交的需要;
3、社會支持層面:加強服務對象與其他家庭成員、鄰里、志愿者、社區的聯系,實現有效聯結和良性互動,為服務對象提供正向支持。
三、服務計劃
(一)介入理念
1.優勢視角理論
優勢視角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力量與資源,并具有在困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抗逆力。即便是處在困境中備受壓迫和折磨的個體,也具有他們自己從來都不曾知道的與生俱來的潛在優勢。社會工作者認為,在這里,社會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是服務對象個人的優勢。服務對象有出門的需求及站起來的欲望。因此社會工作者認為,優勢發揮能夠促進服務對象實現自身發展,繼而從現有的困境中走出。
2.社會支持理論
由社區、社會網絡和親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實際的工具性或表達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包括:引導、協助、有形支持與解決問題的行動等。為服務對象整合社區、社會工作者等多元化的社會資源。搭建以鄰里志愿主體的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服務對象出門游玩,增強服務對象出門的勇氣,提升服務對象的交友范圍,并梳理生活的信心,找到生活的意義。
(二)總體目標
恢復社會功能、身體盡快恢復,能夠參與融入社會環境,進行正常、基本的社交。
(三)具體目標
1.定期陪伴楊奶奶進行康復訓練,協助其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執行;
2.招募2名及以上志愿者為服務對象提供短期的日常照料和家庭陪伴;
3.協助服務對象乘坐輪椅下樓,外部的接觸,減輕孤獨感;
4.社會工作為服務對象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開展心理訪談,引導其習得合理宣泄情緒的方法。
四、實施過程
(一)第一階段:與服務對象建立專業關系。
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初次接觸,了解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為了服務對象處在舒適放松的狀態,社會工作者將第一次見面的地點安排在了服務對象家中,并運用了傾聽、尊重、接納等技巧,獲得了服務對象的信任。通過第一階段的會談,社會工作者充分的了解了服務對象的家庭情況以及主要面對的困境,并建立了良好的專業關系。
(二)第二階段:引導服務對象感受到自身優勢資源,提升自我效能感。
社會工作者在介入過程中使用直接治療的技巧,社會工作者介入過程中充當了使能者角色,通過支持接納服務對象的方法,挖掘出服務對象喜歡學習的興趣?;诜諏ο蟮呐d趣愛好,讓服務對象進行剪紙這項興趣愛好,獲得成就感,并在這個過程中引導服務對象發現自己的優秀才能,使服務對象肯定自身價值,減輕負面情緒。
(三)第三階段:合資源滿足服務對象的康復需求和日常照料需求。
鏈接鄰居及志愿者為服務對象提供情感撫慰;引導服務對象加強與家人的溝通,改善其互動模式,增強其情感鏈接。同時協助專業醫療資源幫助服務對象進行康復計劃,康復過程是漫長和艱辛的,把漫長的過程變得量化就變得容易執行起來。社工通過鼓勵服務對象增加其自信心,將每天的行走制定成簡單的計劃也容易實現目標。
(四)第四階段:改變服務對象的非理性認知,疏導服務對象的負面情緒。
創造寬松的訪談環境,認真傾聽服務對象的傾訴,提供宣負面情緒的渠道,引導其表達出自身的焦慮和不安,緩解不良情緒;在對話式提問的過程中,引導服務對象反思自身非理性的認知,重新看待雙腿不能下地的事件。在與服務對象的溝通中,服務對象臉上的笑容增加了,談論的話題也由困擾變成了趣事。經過社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服務對象終于重拾了生活的美好。
(五)第五階段:協助服務對象參與基本、正常的外出社交。
讓服務對象參與近期小魯社區舉辦的高齡老人“一餐熱飯,一頓陪伴”活動,社工與社區一起包水餃,為老年人送溫暖,老年人齊聚一堂,說說笑笑,讓楊奶奶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本次服務,讓楊奶奶原本枯燥的生活,再次被點燃,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對接下來康復訓練更有了積極性,希望自己快點好起來能夠進行正常、基本的社交有參與有益老年人的活動。
五、案例評估
(一)過程評估
接案初期:服務對象由開始的雙腿不能下地行走,不外出,長期不出門,性格越來越孤僻、寡言,導致服務對象不但感到生活空虛還感到內心郁結,甚至出現了失眠抑郁的情況。接案初期社會工作者在與服務對象的接觸中主要以傾聽服務對象的苦惱為主。
接案中期: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服務對象參與小魯社區舉辦的高齡老人“一餐熱飯,一頓陪伴”活動,社工與社區一起包水餃,為老年人送溫暖,老年人齊聚一堂,說說笑笑,讓楊奶奶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接案后期:通過5次的服務后,服務對象的心理情緒有了明顯的改善。在與社會工作者交流的時候,滿臉都是笑容,服務對象的社會支持網絡也得到了增強。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及其家人進行告別并做好離別情緒處理。
(二)結果評估
經過開展服務,服務對象完成了從剛開始,愁容滿面地抱怨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到服務后,服務對象滿臉笑容的談論生活周圍的趣事的轉變。服務對象現在經過鍛煉和按摩等方式進行小小的移步動作,不像之前一樣自暴自棄,而是積極陽光的面對生活的變數,認真對待沒幾天。通過家人交流和情緒支持,服務對象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密切了,服務對象現在也珍惜和家人的時光也都可以相約而行。服務對象現在又恢復到和以前一樣的健談起來。
六、專業反思
回首整個服務過程,突如其來的變故時常發生的,案例中的楊奶奶就因為身體不適,導致了生活上的不便和情緒上的失落與空虛,因此平時要加強對老年身體健康的關注。其次,重點要關注服務對象的心理需求,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幫助服務對象恢復健康。對服務對象進行賦能,促進其人格的健康發展。解決問題時要選擇可以根治問題的辦法,才能更好的解決服務對象所處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