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不是空穴來風,也并非一部分意識昏睡而少部分意識似睡還醒的產物,它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認為,夢實際上是一種愿望的滿足,是一種清醒狀態下精神活動的延續。
夢所代表的“愿望滿足”有時極為明顯,比如很多人早上起床非常困難,因此在清晨時常夢到自己已起床,正在洗漱。
夢可以讓我們在酣睡時,通過想象力,滿足心靈深處無法滿足的訴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夜晚夢到自己白天思考的事物,有幫助嗎?
晚上夢到白天思考的事物,是因為我們對其有強烈的愿望。這種愿望達到一定的心理能量,就會促使我們在夢里通過一種非理性、夢境樣的方式持續思考。
但夢是混亂的,它可不會像白天一樣,讓我們全神貫注地思考。夢也會偽裝,就像電影《解密》中一樣,夢到無數看似不相關的事物。
夢還會欺騙和遺忘,可能給你一個虛假的故事,滿足你的愿望,你也可能在大夢初醒后忘得干干凈凈。
所以,夢中思考的“貢獻”是“智者見智”。
如何理解夢境對健康的影響?
很多人會覺得噩夢讓自己情緒低落,也有人覺得多夢是睡眠障礙的原因。但實際上,干擾睡眠的是白天精神活動的殘留,比如經歷的痛苦和持續的焦慮,夢反而是對睡眠的保護。
夢對睡眠的保護有兩個機制:
一是稽查,如果白天痛苦的經歷或焦慮進入夢境,夢就會察覺到,并用其他形象呈現,避免同白天一樣的痛苦感受;
二是滿足,夢總會幫我們滿足心理需求,實現意識和潛意識的平衡。
如果因為夢境頻繁影響睡眠甚至生活,建議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文章來源:滬小康微信公眾號,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文章來源:滬小康微信公眾號,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